一點感想、一個希望

回張則周主任文集精選

一點感想、一個希望

五月下旬看到台藝大同學,日以繼夜地在地下室積極趕工的場景,既感動又期待!

佈展的當天,使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高懸在外牆上的「浮洲、胡謅」大布幕以及貫穿展覽室內的紅色水管,其他的作品好像只是點綴!

但是經過仔細觀賞,並與部分作者交談後,每一件作品所蘊涵的意義,才逐漸自各個角落浮現出來。這紅色水管不再顯得那樣突兀,反而成為作品間連結的媒介。像「給水計晝」、「大漢溪樂園」、「大漢溪的召喚」、「河流」是提醒板橋居民要重視自然生態,尤其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漢溪;「勿忘影中人」等有關板橋後街的作品,則是走出象牙塔與近在咫尺的鄰居互動後的反思;「保存的價值」則是希望用直覺的方式來保存對這塊土地的懷念;「張維正移民/遺民」則是沉潛在對移民及遺民辯證地省思!

常常聽到上了一些年紀的人說:這一代的年經人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反省,對社會也沒有責任感,對未來更沒有憧憬。如果請這些人來看「浮洲,胡謅」,相信他們的觀點必定會有改變!

當我們看到板橋社大學員的作品,則感到另一種趣向。像「第一次的滋味」是「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學習」的小朋友的集體創作,為這次展覽增加了不少稚趣;「行人道迷思」則是對盲胞的關懷;「比里長更里長」則是希望藉此作品使社會能出現更多熱心公益的人。由於年齡、生活背景、藝術素養不同,對生活體驗及關心的事物亦異,表現在藝術上自然也有不同的面貌。

可惜的是,在座談會上少見有兩校作者間的對談,是否今後座談會的主持人,可以撥出一些時間給這些作者們相互切磋與交流的機會,相信對創作者必定有更多的收獲!

這次由於吳瑪琍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從工作室走出來,去看看外面,於是出現了多樣組合的複合媒材,也激發創造者思考自己所處的環境與平時忽略的周圍的人事物的關係。這對同學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創作過程可能會有一些挫折,但最後終於是完成了。我除了恭喜各位熱愛藝術的新銳參展的成功,並深深祝福各位能不斷向自己新的目標挑戰。最後在此,除了深深地感激吳瑪琍老師熱心的指導及對此次展覽的用心,同時也期待另一次的驚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