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大漢溪親水空間」公民共識會議
我參加「大漢溪親水空間」公民共識會議
鍾嘉明
九十三年十一月廿七日起五天報名參加板橋社大舉辦的大漢溪親水空間公民共識會議,與官員、專家學者及與會的各方公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大漢溪親水空間的構思〞。這場公民共識會議的宗旨,在於透過社會民間的力量,來促進公部門公共政策與民間聲音的交流,落實政府決策能與民共享。這次會議的順利舉行,主辦單位板橋社大及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及台大社會系的學術指導,以及公民代表的全程參與。這不僅是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它代表的是板橋社大第一次辦理公共議題讓社區公民參與的民主實驗,也開啟爾後相關公共議題,讓民間的聲音,公部門都能聽得到的新里程,也能夠為民主參與的機制建立典範。
共識政治與公民參與是公民共識會議的首要機制,透過這個機制,讓我們對這種會議的運作程序進一步了解。
(一) 首先議題的挑選
議題需要社會民眾關切,也需要政府政策來回應。例如:主辦單位這次以〝大漢溪親水空間的構思〞為議題,即符合活動進行的主題。
(二) 執行委員會組織的產生
包括學界的專家、產業界的代表、公共利益的社會團體以及主辦單位的計畫執行人。
(三) 挑選參與者
參加公民小組的成員背景 ( 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居住地 ) 及想參加的原因等,主辦單位經公開途徑,透過媒體、網路、廣告等方式徵求志願參加者。
(四) 加開預備會議
共識會議之前,小組成員先熟悉討論議題,利用兩個週末時間安排課程,將議題相關的背景及文獻供成員閱讀討論,形成對專家學者並詢問專家的問題。
(五) 提出問題與挑選專家小組
公民小組成員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涵蓋政策議題領域的重要面向,執行委員會協助提出熟悉相關問題的專家名單,然後主辦單位要求專家針對小組成員發問的問題提出口頭或書面報告。
(六) 公共論壇
三天的正式會議,開放媒體及一般民眾參加,第一天,專家學者對公民小組擬定的問題提出說明並回答提出的問題。第二天,小組對專家學者或官員進行交叉詢問,交叉詢問完畢,公民小組進行分組討論及撰寫報告。最後一天,小組向專家學者或官員及聽眾和媒體公佈報告,並提供作為決策參考。
(七) 效果
公民共識會議的結論對政策並無拘束力,但透過共識會議,創造一個專家與非專家之間及不同觀點和價值立場,在論壇中,相互溝通與辯論的場域,使非專業的公眾在與專家相會中,獲得必要的知識,並在爭議性的議題上,能夠判斷並調和衝突。
大漢溪和我們已經休戚與共了無數個世代,早期大漢溪流域水量豐沛,是先民及商旅往還的交通命脈;晚近石門水庫興建後,河水截流,河川生態、水運及地景等水文景觀榮景已不復見。迄至現代工商發達,社會繁榮進步,人口集中都市生活縮限,居民戶外休憩活動空間極待拓展,乃有〝大漢溪親水空間的構思〞。
我們感謝主辦單位透過公共論壇的方式匯集各方的意見,將想法、看法及做法融合為一可行的方案,提供決策者的參考。這次智慧交集的群英會,但願共識的結晶能獲得當局的共鳴而發光發熱。
時代的推移,將民眾無權置喙公部門制定公共決策的模式轉化為不具專業知能的公眾,能夠透過充分的資訊來進行公共討論,這種打破「當代民主的瓶頸」的民主參與機制誠為珍貴。
我們對公民共識會議,對政策議題能夠集思廣益,進行廣泛理智的辯論,對相關爭議性的政策經由事前閱讀資料並作分組討論,設定議題領域探討的問題,經由公開的論壇中,針對問題詢問專家學者,對爭議性的問題相互辯論並作判斷,最後討論後共識觀點撰寫正式報告,向社會大眾公佈並供決策參考。
雖經過五天的密集對話、討論與撰寫報告,對這種論壇式的公民共識會議的結果,能發生多大的成效,我們一方面充滿著不確定感,而另一面卻也期待著無限希望。因為這種公民共識會議是個還在實驗中的民主參與模式,它無法取代民主體制的代議政治。因此,我們或許不必對其有高度的期待,相反的對不具專業知能的民眾參與決策討論是可提供啟發的作用。基於上述理由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這次參與共識會議的十九位公民代表,雖對提出議題的專業知能不足,但代表者都生於斯,長於斯,晨昏與溪畔相對,深諳流域四時風雲之變化,早夕與大漢溪流域一砂一石、一草一木連接成生命共同體系,目前亦從事生態、環保、保育等公益工作之熱心人士,他們對大漢溪親水空間如何構思,可有獨到見解之處。
(二) 和公民共識會議屬性類似的「里民大會」數十年前,在我們居住的社區就曾熱烈實施過,現在這項社區公民活動已消聲匿跡。考其原因與公民直接參與的意願有關,而意願之逐漸消失,與公部門和社區公民間對提出的議題,公部門解決結果的成效落差大有關,致逐漸對這種公民活動興趣缺缺,進而彼此共識無法達成,終致無疾而終。
(三) 公民共識會議的結論報告,如前述對政策並無拘束力,且被認為共識所得的結論報告,只是與會代表少數人的見解,不具全民的代表性,設若以此觀點來視結論報告的價值性,那很可能對當代民主體制賴於公共討論的機制,推向為「當代民主的瓶頸」則無異又重蹈上述第二點的結局。
(四) 這次共識報告是智慧的結晶,雖與會的公民代表不具專業方面的知能,但並不代表他們不知如何提昇社區居民所渴望的心靈層次及品質需求的生活空間須最高標準的期待。因為大漢溪親水空間的構思關係涵蓋全民安全、教育、美化、遊憩、生態、保育、復育、運動、環評及永續發展等多元遠大目標與策略。因之代表們深知如何規畫較能符合民眾實際需求。他們努力聆聽官員專家學者的高見,也不斷蒐集相關文獻資料閱讀,彼此相互砌磋學習、交換經驗、集思廣益,幾經智慧的交融而成經典之作。
(五) 傾聽民眾的聲音是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一個以民眾福祉為前提的公共政策,需要有高瞻遠矚的行政官員,還要有獨具匠心的專業設計專家,以及高認同滿意的社會期待,三者合而為一,才算是完美公共決策的作品。在民主社會任何公共政策的擬定,不能閉門作業,必須博採眾議、廣納建言。依大漢溪親水空間的規畫,係一項具指標性的大工程,它的規畫成功,不僅為大漢溪「生態奇蹟」之再現,也為後世留下永垂美譽與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