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在過去資源匱乏的時代,只有少數人能上大學,許多有心唸書的朋友被拒門外,然而知識不應被侷限在傳統大學的象牙塔內,大學的學習之門必須為大眾永遠敞開。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夕,台灣仍處於一個價值混亂、社會失序的狀態,當務之急便是落實成人教育,民間社區大學的籌設,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成形。

板橋社大創辦
板橋社大也在這股風潮中,並獲得板橋高中校方、社區志工以及講師的支持和協助下,包括校內教室、公共空間的佈置均由講師、學員及校務志工協助訂作完成。

相較於台北市每所社大一年補助近一千萬的費用,台北縣社區大學所獲的補助款僅佔其十分之一一年一百五十萬之補助款,直至現在,雖然預算少,且處於運作的艱困期,包括教具的增添、教室空間改善計畫可能仍將停擺。然回首過往,已經充分顯示出民間的確有力量開辦屬於民眾的、社區的社區大學,而瞻望未來,板橋社大的課程仍須進一步深化及提昇、與社區結合的工作亦亟待推廣,我們還有漫漫長路!

課程理念
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以「發展公民社會」為目標,規畫有學術課程(包括人文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類)、生活藝能課程、社團活動課程。

學術課程
在台灣,由於長久以來的教育政策與聯考窄門,大學知識成了少數菁英的特權;多數沒有機會進入大學享受知識的人,總怪自己資質不足,沒能力唸書。然而,我們認為知識非但重要且應普及,它讓我們能以寬廣而深刻的觀點去認識世界,推動世界的良性改造。

很多時候是被認為遙不可及,並非學習者缺乏能力,而是學校教育所推動的套裝知識與人的生活經驗疏離。這正是社區大學學術課程試圖要大力改進的,我們盡量不採用傳統單向灌輸的教學,而改用問題出發與互動討論的方式上課,讓學員豐富的生活經驗穿透新知識,深刻地感受知識的意義。這樣的過程,不僅學員有新的知識體驗,對教師們亦是全新的挑戰與學習。

社團性課程
健全的現代社會,要依靠眾多的成員共同來經營,今日的台灣社會,人只有私領域沒有公領域。人的生活只有家庭與謀生的工作,除了少數人有宗教歸屬之外,一般人很少有社會活動。正常的社會活動,協助人建立愉快而進取的人生觀,構築是非分明的公共道德。台灣經過近半世紀的戒嚴,人民普遍失去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與能力,社會活動完全摒除於人的生活之外,這是今日台灣價值混亂,社會不安,許多人苦悶疏離的根源。

板橋社大提供的社團課程,以公共事務及弱勢關懷為主軸,發展社區生活,發展社區居民公共實踐的能力。主要推出的「種子學員培訓課程」分為四個領域 — 『親子數學』、『親子科學』、『環境學程』、『手語翻譯員培訓』,前二個領域是以教育改革為目的,藉由對家長的課程培訓,從對孩子的教育開始,反省自我,累積經驗,進而能於社區或學校中協助老師在科學及數學領域的普及教育;「環境學程」則是從反省生態與人文、環境改造為目的,希望能培訓屬於地方的「生態解說員」;而手語翻譯員則是從弱勢關懷的角度出發,培訓擔任聾人與聽人之間橋樑的翻譯員。每個領域均規劃有技術課程及核心課程,這些課程均在於健全現代社會的基層細胞,改善我們的公共環境,並使每一個人在社會關懷中得到自我肯定,消失自己內心的苦悶與疏離,塑造不一樣的人生。

生活藝能課程
伴隨台灣經濟奇蹟而來的,往往是隨金錢取向的生活價值,在金錢萬能的生活原則下,人的生活陷入一種毫無創造力的無聊苦悶,以金錢消費堆砌而成的休閒生活,換來的往往只是短暫的快樂與空虛枯燥之感。生活藝能課程即試著讓大家培養全新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愉快而簡單的生活,不再依賴著金錢才能達成;生活中簡易維修並非得假手他人,只能作為任人宰割而無奈的消費者。只要一些新觀念的改變,我們是可以從自己動手作的習慣裡,獲得新的體驗與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