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德國哲學』概論

11 月 27th, 2019 // In: 板橋社區大學課程 // By: Comments 0

課程編號 201109
課程名稱 『德國哲學』概論
課程講師 黃柏誠
課程主旨 課程介紹:宗教的獨斷導致文明的黑暗,科學的侷限正是哲學的開端。所以哲學不該淪為神學的婢女及科學的附庸。哲學的價值和主體性正在於其試圖透過「思辨」(Spekulation)打破宗教的迷思並超越認知的界限。中世紀哲學的在「一神論」之下以論證「靈魂不滅」、「世界的有限」及「上帝的存在」為職志,然而始終面臨著與其對立和背反之主張的挑戰。德國哲學自康德(Kant, 1724-1804 )開始積極面對對立和矛盾主張存在的問題,論證對立和矛盾主張的相對性和獨斷性,不僅打破宗教的獨斷,也打破科學觀點的獨斷。面對唯心或唯物的對立以及世界有限或無限和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矛盾,康德所開闢出來的德國哲學逐漸走向「現象論」(Phänomenalismus)及「不可知主義」(Agnostizismus)之路。康德之後,黑格爾(Hegel, 1770-1831)在「現象論」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康德遺留的矛盾問題,以克服「不可知主義」,此即黑格爾的「辯證法」(Dialektik)和思辨哲學。
對於矛盾問題,如果黑格爾認為理性可超越矛盾的困境,叔本華(Schopenhauer, 1788-1806)則認為人在現實世界受制於盲目意志而無法擺脫矛盾的痛苦,他提出有如東方佛學的捨離,作為擺脫痛苦的途徑。然而,若自叔本華開始,生命的困境取代樂觀的理性,意志的矛盾也取代思想的作為成為課題,那麼尼采(Nietzsche, 1844-1900)則以「善惡之彼岸」的意志哲學,作為超越矛盾的另一種詮釋。我們可以如此設想:正視並超越對立和矛盾的存在是德國哲學的本質和特色。
近代德國哲學自康德始,經過黑格爾、叔本華及尼采始終帶有“Idealismus/Idealism”的傾向。 Idealismus可翻譯成「唯心論」、「觀念論」、或「理想主義」。如果哲學系統立基於柏拉圖的「唯心論」或「觀念論」,那麼可以說沒有進入「觀念論」的世界就不算進入哲學的世界。然而,如果從超越對立和矛盾的意義來看待德國哲學,那麼「觀念論」也不過是德國哲學的起點,或許更適合以德意志的「理想主義」來描述德國哲學的性格。
課程內容:德國哲學的精神是「矛盾之超克」,而方法是「辯證」(Dialektik)。所謂矛盾之超克意味矛盾之雙方並非無法兩立之存在,而是彼此互相蘊含的「一體」之「兩極」。所以,以「非此即彼」的態度看待真理是「不矛盾律」下所錯誤引導。「辯證」帶領思想發現矛盾之雙方無法割離,兩者相互蘊涵而互相轉化。其目的為讓思想從片面提升至全面,從「環節」提升至「有機整體」,揭示任何思想體系皆只是「部分」,以求「真理全體」之把握。在「唯心論」與「唯物論」、「觀念論」與「實在論」、「經驗論」與「理性論」、「主觀論」與「客觀論」的對立,「有」與「無」、「一」與「多」、「連續」與「斷裂」、義務論與效益主義、禁慾主義與享樂主義、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的矛盾中,雙方皆因固執己方為真,對方為假,而淪為「獨斷論」(Dogmatismus)。上述各個思想典範皆為在辯證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哲學環節。
「懷疑」是以否定的方式來看待獨斷論,首先將矛盾的兩極予以解消而還原到不可知之「無」。「辯證」則是以肯定的方式把握矛盾之兩極的相互關連,以真理「全體」之把握為目的。所以辯證必須以徹底的懷疑為起點;懷疑則以真理之把握為目的。
講師簡介 文化大學哲學系/德文系兼任教師、 高中德語教師
上課時間 週二 晚上7:00~9:30
上課地點 板橋社區大學 忠孝國中校區
選課條件 有興趣的學員
課程大綱與進度
週 次 內 容 週 次 內 容
第一週 何謂「實在 」(Realität)? 實在(Realität/reality)與「現實」(Wirklichkeit/actuality)的區別 第十週 論「有限性」之超越與還原- 以德意志觀念論的對「本質」的超越與還原為例
第二週 何謂「辯證」(Dialektik)或「辯證法」(Dialektische Methode)? 何謂「止揚」(揚棄)(aufheben)? 第十一週 論「有限性」之超越與還原- 以東方哲學對「儒家」的超越與還原為例
第三週 論「實在」的各種典範:「唯心論」與「唯物論」、「觀念論」與「實在論」、「經驗論」與「理性論」、「主觀論」與「客觀論」以及近代「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之對立 第十二週 作為超越與還原的佛教與道家哲學
第四週 進入哲學領域必須深刻理解「唯心論」及「觀念論」- 自然科學學習者須面對的挑戰 第十三週 德國哲學與東方哲學︰以叔本華哲學為例
第五週 康德對「獨斷論」之批判及論「理性」的界限: 「靈魂」、「世界本體」以及「上帝」的存在無法被證明 第十四週 德國哲學與希臘文化的復興
第六週 「矛盾者」是什麼? 以康德(Kant)的第一、第二項「二律背反」(Antinomie)為例 第十五週 德國哲學的理想主義︰以尼采哲學為例
第七週 「矛盾者」是什麼? 以康德(Kant)的第三、第四項「二律背反」(Antinomie)為例 第十六週 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論「善」: 倫理學的根基與理想
第八週 康德之於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的創見及限制 第十七週 公共論壇與社區講座活動、教與學成果研討
第九週 「矛盾者」如何相互蘊含、相互轉化及統一? 以黑格爾的哲學為例 第十八週 公共論壇與社區講座活動、教與學成果研討
授課方式  
評鑑方式  
閱讀資料  
材料費用  

回板橋社區大學 2020年 春季班課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