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492 臺北盆地的田野玩家

7 月 14th, 2015 // In: 板橋社區大學課程 // By: Comments 0

課程編號 152492
課程名稱 臺北盆地的田野玩家
課程講師 李思薇
課程主旨 大台北盆地結合了雙北兩大都市,也包含了淡水河系、環繞台北的各大山系,在這個空間裡孕育了精彩自然地與歷史人文景觀。田野玩家要帶領大家一起走踏這個美麗、豐富的空間,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覽解說進行一場場豐富的知性之旅,讓大家盡情縱遊在自然與人文交會的領域。
講師簡介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曾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工作,負責「台博系統」建置計畫,將土銀、樟腦廠等古蹟變身為博物館。參與過文化資產研究、環境教育、策展等工作,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實習教育主任一年,現任職於台大城鄉基金會,負責過大溪歷史城區、光復新村文化景觀、樟腦廠產業史博物館展示資源調查、美援建築文化資產評估等專案計畫。
上課時間 週五 晚上19:00~21:30
上課地點 板橋社區大學 中山國中校區
選課條件 對自然、社會、人文歷史有興趣,想在時間、空間軸一起穿越台北盆地的學員。
課程大綱與進度
週 次 內 容 週 次 內 容
第一週 導讀臺北盆地-「台北盆地的山水身世」(室內課)
1.課程介紹:16周課程介紹
2.介紹台北的山水身世,包括山系、溼地、流域等不同生態系,由台北建城的風水觀講起,概論大台北地區發展,以及自然環境架構。
第十週 影片欣賞(室內課)
挑選相關紀錄片播放,並進行分享與討論。
第二週 穿越時空的那哩路-大台北盆地的古道與聚落 (室內課)
1.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什麼是古道?這堂課將介紹北台灣的古道分布、文史背景,包括桶后越嶺、天母水管路、草嶺古道等。
2. 大台北地區有山有水,古道穿越其間,讓我們從台北的古道與老聚落認識台北山水環境與生活空間關係。這些傳統生活空間裡充滿民眾生活與環境智慧,在時間的推移下,站在保存生活、生態的基礎上這些空間有了新創意,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 有山有水、環境友善的案例介紹:貢寮水梯田、八煙聚落、坪林藍鵲茶。
第十一週 尋訪台北的老時空記憶-大稻埕、外雙溪、芝山岩三擇一【校外參訪(三)】
大稻埕是19世紀末出現在台北最早的店鋪街;外雙溪發源於大屯山擎天崗附近,向西匯集各支流後由雙溪口進入台北盆地,流域分布於士林、北投區;芝山岩則是在數百萬年前台北盆地逐漸成為一大淡水鹹水交接湖泊後,首先浮出的小島嶼,蘊含豐富地質地貌。地點在課堂上討論後決定。
第三週 悠悠大河與城市興衰-由淡水河左岸看城市發展(室內課)
1.由河左岸出發,讓我們抱著一個懷舊心情,從圖片與文字中悠悠向淡水河上游而去,觀看台北、板橋、新莊、大溪的發展與興衰。
2. 你所不知道的山林休閒活動與台灣建築技術變遷關係:這門課要從日治時期的神社、溫泉與建築測量技術來探究它們對於今日的休閒活動、山野活動的影響。
第十二週
第四週 探訪城市博物館-台北城與台灣博物館系統(襄陽路本館/土銀展示館、南昌路樟腦廠)【校外參訪(一)】
【參訪點】國立台灣博物館是台灣最老的博物館,臺博館設立於1908年,成立的原因是為了慶祝台灣本島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當時舉辦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台博館便作為宣傳臺灣建設的最佳展示。 台
博館位於台北火車站旁,館前路底的二二八公園內,但你知道除了它以外,還有另外兩間博物館是台博館的分館嗎?它們的前身分別是「日本勸業銀行臺北分行」與「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這三座博物館的建築都在日治時期興建,並座落於台北城的範圍內,第一堂校外參訪,想邀請學員一同感受台北城的歷史痕跡,並實地瞭解古蹟如何變身為博物館。
第十三週 回顧城市空間裡的歷史痕跡-美援時期的城市建設(室內課)
1950年代韓戰爆發,冷戰時期的局勢使得美國決定援助台灣,鞏固台灣的戰略位置,故全方面地帶動台灣的建設與發展,由軍事、農業、工礦產業、運輸,至公共衛生、教育、住宅各個面向,對台灣造成重大的影響。其中有一支是現代建築思潮顯現在戰後建築師的建築表現上,這堂課將回顧這關鍵的20年,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的改變。
第五週 第十四週 尋訪風華隱換的新境地-北投古蹟與老屋再生【校外參訪(四)】
【參訪點】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北投分院眷屬宿舍中心新村、Solo Singer Inn老屋變身。 與學員一起探索不一樣的北投,這裡有日治時期設立的「陸軍衛戍醫院北投轉地療養所」,還有它的醫務人員眷屬宿舍—中心新村(台北市第二處登錄歷史聚落的社區,第一處為寶藏巖,兩處皆為2011年公告),療養所在戰後改為國軍醫院,同時接收部份原有建物改建成宿舍。北投區泉源里的變遷見證台北地區百年來的醫療、溫泉、族群發展史。 老屋變身預計參訪「Solo Singer Inn」,一間老旅社改裝的旅館、藝文空間。
第六週 認識哺育臺北盆地的天然資源:樟腦、茶、礦(室內課)
台灣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包括木材、茶葉、礦產,日治時期開發至今有些物產已然式微,如砍伐樟樹煉製樟腦,樟腦產業曾經盛極一時,如今在台北市南昌路上的樟腦廠位址已變身為博物館;北部礦業主要分部在九份、金瓜石、平溪線沿線,今日這些地方留下的遺跡見證礦業對環境地景、社會勞動力的影響與衝擊;茶葉的種植、製造則持續在土地上生息,大台北地區如貓空、石碇、坪林皆有茶園,大溪老茶廠(角板山工場)建於1926年,曾將茶產業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當時將茶奉為「黑金」。這堂課便是要探討這些產業過去、現在的風華。
第十五週
第七週 走入山水之間的老聚落-雙溪【校外參訪(二)】
【參訪點】你印象中的雙溪在哪裡?不是台北外雙溪、也不是雙溪河在貢寮區龍門的出海口,新北市雙溪區,夾在坪林、貢寮、金瓜石之間,在福基公路開通(2014年底)以前,雙溪被自然山系完整保護,位處上游水源區,同時又是淡蘭古道的中繼點。這些因素造就雙溪曖曖內含光的人文地理特質,邀請學員一同探尋雙溪–平林溪與牡丹溪的交會處,走訪雙溪市街、打鐵舖、海山餅店、林益和堂、周家古厝等地。
第十六週 總結討論(室內課)
第八週 第十七週 公共論壇與社區講座活動、教與學成果研討
第九週 探索城市的脈動起源-水庫及水力發電(室內課)
談大台北地區的水庫開發史,以及火力發電、核電在北台灣產生的衝擊。大台北地區的飲用水來自翡翠水庫,它的發電站桂山發電廠於1903年開始建造,1905年竣工,為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2006年登陸為歷史建築,僅有夏季限量販售枝仔冰,廣受歡迎。這堂課希望也可以跟同學一起探討水資源、永續能源等議題。
第十八週 公共論壇與社區講座活動、教與學成果研討
授課方式 室內講授、互動討論與戶外參訪為主
評鑑方式 上課出席率須達三分之二,參與課程討論
閱讀資料 分室內課和戶外課進行,室內課程以簡報、討論方式進行,搭配室內課安排四次戶外課,進行參訪地點之導覽解說、實地體驗,戶外課以週六10:00~16:00為原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實際時間可於課堂上與學員討論決定。
材料費用 學員需自行負擔戶外課程之車資、保險及餐費、門票等。

回板橋社區大學 2015年秋季班課程

Comments are closed.